本报讯 (记者 尤畅 郑元丹 通讯员 金雷杰) 这几天,在岱山现代农业工业园,广阔的农田上无人植保机正在做除虫灾作业。种粮大户汪夏华望着自己前段时间种下的小麦,脸上缀满笑脸。2018年开端,汪夏华在岱西火箭盐碱地试种水稻和小麦,面积从开始的80亩展开到现在的1300亩。“上一年我的水稻田亩产在1000斤左右。”汪夏华充溢等待地说,“信任今年会更高。”
汪夏华的水稻田规划逐步扩展的底气,来源于盐碱地改进成功和农业机械化的遍及。这片现代农业工业园,曾是一片搁置盐碱地。从盐碱地到丰产田,从搁置地到工业园,岱山海岛农业加快“破圈”,涌现出一股汹涌新动力。
岱山地处海岛,是传统盐区,人均犁地面积约0.3亩,不到全国水平的四分之一,可利用土地资源适当有限。因为制盐工业市场化变革和盐民老龄化,传统海盐工艺逐步损失优势,很多盐田搁置,盐民及周边村落曾面对无地可种的窘境。
向盐碱地进军,向盐田要粮食。2017年,万亩岱西火箭盐场会集垦造犁地项目开工。火箭盐场部分地块水溶性盐含量高达千分之二十,土壤存在颗粒小、密实度高、透水性差等问题。一起,海岛县可用水资源缺少、蓄水工程规划有限,盐碱地改进作业困难重重。“地块若有千分之三以上的盐分含量,这个地就不太合适栽培水稻。”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能人员伍从成和记者说,技能团队依据土壤特性,经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多项高新技能配套,成功处理了土壤返盐问题。一起,低压管道灌溉、微咸水低成本淡化等盐碱水综合利用项目的运用,也处理了海岛水资源缺少问题。
经过几年开垦,从前寸草不生的海边盐碱地被改造成了亩产千斤大米的良田。除展开土壤改进、节水循环,岱山还经过无人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技能,量体裁衣施行精细化办理,完成海岛农业工业会集、集聚、集约展开。
在农业工业园西蓝花栽培区内,运营方周理达正操作一辆长达百米的自走平移式喷灌机展开作业。“我现在一个人可以管7000亩地,动动手指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帮活。”说着,他便给记者演示了起来。“比方这架无人机是多光谱成像,可以精确的经过植被的茂盛程度剖析长势状况,将数据传输进植保无人机,依据不一样的状况进行精准上肥,运用农药方面也是如此。”跟着他娴熟的操作,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去往设定的区域进行作业。“依托散布在田间遍地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我还能明晰知晓土壤湿度、土壤盐分、气候数据、虫灾种类等信息,为农场科学栽培供给参阅。”周理达说。
现在,工业园20万元以上的农机设备有20台以上,包含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园内还建设了可为农户供给一站式服务的粮油—蔬菜现代化耕耘服务中心、15亩自动化蔬菜育苗工厂、15亩智能玻璃温室、150亩连栋大棚和250亩未来农场。
走进农业工业园的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的蔬果层层叠叠铺展着,种类多样的农作物长势杰出。现在正是小西红柿成熟期,岱山县火箭村乡民王燕芬正在给小西红柿做整枝等作业。“家门口就能完成工作,太好了。”王燕芬说。
“往后,咱们方案从‘一粒种’到‘一盘菜’,实施全工业链布局,以此来进步农业附加值,让农业产量得到跃升,终究用科技进步全县农业生产水平。”岱山县农业乡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
上一篇: 吉林省林平光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深耕生态农业二十二载
下一篇: 海岛上万亩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