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3登录首页
局地土壤酸如苹果汁代表献治“土”策
来源:无极3登录首页    发布时间:2024-09-05 03:27:19

  政府工作报告:坚守耕地红线,全方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万连步代表:应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同时要加快完成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

  多位代表委员:应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专门立法,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让土壤保护有法可依,有责可追,从而更准确有效地进行土壤保护和治理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对当前我国耕地质量退化、土壤酸化加重、土壤污染家底不清等问题建言献策,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摸家底”“定病症”,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投入力度。

  2013年7月,全国人大代表、鸿达兴业集团董事长周奕丰参加了一次关于土壤污染的集体视察和调研,结果触目惊心。周奕丰说:“一看才发现,以广东为例,土壤质量越来越差,令人揪心,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酸度过高,有的地方土壤PH值达到4.0左右(6.5-7.5为中性,低于4.5为极强酸性),大约相当于苹果汁的酸度,土壤酸化程度可见一斑。”

  那次调研之后,周奕丰开始尝试寻找土壤酸化的解决之道。在韶关乳源、翁源,清远清城区、清新县,茂名茂南区、高州市等多个地方,周奕丰找农户说服他们拿出土地来做改良试验,又请来土壤方面的专家,组成了实验团队。

  两年的实地调研取样研究,周奕丰和他的团队发现,作为工业废渣的电石渣对土壤改良比较有效。周奕丰说:“经过去年的实验,发现这是针对广东酸性土壤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施用了电石渣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后,水稻田土壤PH值从5.0提高到了5.7。”

  今年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土壤改良的议案,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能更加进一步验证,加快以电石渣无害化处理及农用资源化治理酸性土壤作为工业废渣改良土壤的推广和应用。此举一方面可促进工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以工业和商业反哺农业,保障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像周奕丰一样,慢慢的变多的人大代表关注到土壤污染问题,而有关数据亦显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表示,当前我国耕地质量退化严重,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更令人揪心的是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

  农业部在2014年12月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中,评价为一等至三等的优良耕地仅占总面积的27.3%,而评价为四等至十等的中等及劣质耕地的占比为72.7%。同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健民对此忧心忡忡,他说:“土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太重要了,这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我们整个生态环境都和土壤紧密关联。”

  今年两会,土壤污染防治依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除一些代表委员外,致公党中央、民建中央和农工党中央还分别提交了《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的提案》《关于加快治理农田残膜污染的提案》和《关于切实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的提案》。

  在周健民看来,当前土壤污染最大也是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家底不清”。他说:“目前我们很多数据还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但这30多年来其实就是土壤情况变化最大的时期。我国到底有多少土壤被污染?污染的程度怎么样?这样一些问题目前都不清楚,因此我觉得应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真正摸摸家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守耕地红线,全方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万连步也建议,应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同时要加快完成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完善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制度,健全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机制与共同责任机制,切实强化耕地保护。

  作为一名企业家,周奕丰建议设立土壤改良“超级基金”,资产金额来源从工业指标和商业指标中提取,采用政府性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专人投资管理,独立核算。保证这一工作拥有长期稳定的资产金额来源。同时也能够最终靠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资本投资参与土壤的清洁治理。

  多位代表委员还认为,应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专门立法,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让土壤保护有法可依,有责可追,从而更准确有效地进行土壤保护和治理。